红利策略崛起:2023年投资新宠

2023年公募基金行业的关键词之一便是清盘产品,据统计,当前共有1277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总基金数量的近11%,其中规模不足1000万元的基金约有149只。在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主动股票型基金中,净值低于1的产品占比超过80%,仅有4只净值超过1.5,但均未超过2。此外,规模小于1亿元且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主动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低于5%的产品占比超过80%,年化收益率低于10%的产品占比达到97%。

另一方面,ETF的大爆发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主动基金经理的信心缺失。截至12月18日,全市场ETF数量增至889只,总份额突破2万亿份,创下新纪录。15只ETF年内份额增长均超过100亿份,其中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华宝中证医疗ETF等头部产品。尽管ETF费用低廉、交易便利且透明度更高,但许多投资者可能并不了解其与主动型基金的实质区别。投资ETF关键在于交易能力,而投资主动权益基金则在于识别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主动型基金相较于被动基金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例如,成立5年以上的股票型基金亏损比例不到10%,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占比为23%;而成立5年以上的指数型基金亏损比例高达41%,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占比仅为2.5%。考虑到A股市场的现状,主动型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望捕捉到超额收益。

此外,红利策略以其“高股息+低波动+低估值”的特性,以及“中特估”等题材的加持,成为2023年最受瞩目的策略之一。年初,部分红利策略产品甚至与人工智能产品争夺年度冠军宝座。多家基金公司的国新央企系列ETF产品一经发售便受到资金的热捧,合计募得资金约60亿元。尽管市场持续下挫,但多只红利策略基金却大放异彩,涨幅最猛的一只基金在短短一周内便实现了4.6%的回报。

红利策略是否值得长期配置?答案是肯定的。市场上成立3年以上的指数产品整体表现出稳定的长期收益率,具备不错的投资价值。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度神话红利策略。在牛市环境中,尽管红利策略也能取得收益,但其相对收益并不算高。一个投资策略要想长期有效,必须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在短期内可能存在无效的可能性,需通过拉长投资期限来保证有效性。

综上所述,投资者应认识到优秀基金经理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坚持自己的策略,亏该亏的钱,赚该赚的钱。回顾过去20几年的公募基金历史,似乎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最终结果可能是既没有赚到该赚的钱,也没有亏掉该亏的钱。

版权声明: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作者:admin;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ijishi.com/11705.html

(0)
adminadm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