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是一个关键指标,它反映了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对拟发行的基金份额总量的限制。一旦募集总额达到预设目标,基金便宣告封闭,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此时,流通中的基金份额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投资者若想买卖基金份额,必须在二级市场通过证券券商进行竞价交易。关于基金买卖的具体规则,我们在之前的介绍中已有涉及。

由于封闭式基金在交易所上市,其买卖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基金份额的买卖价格可能会高于每份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这导致投资者持有的基金资产增加,即产生溢价现象。相反,当市场供过于求时,基金价格可能低于每份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即产生折价。目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普遍较高,大多在20%至40%之间,其中期限较短的中小型基金的折价率相对较低。

尽管较高的折价率意味着购买成本的降低,但在选择基金时,投资者不应仅关注折价率。合理的选择应该是那些折价率适中且到期时间较短的中小型基金。根据国内外经验,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折价交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折价率作为评估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基金的投资回报,还与投资目标和基金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对于投资者而言,高折价率往往意味着潜在的投资机会。由于封闭式基金在运作到期后通常会按照净值进行赔付或清算,因此折价率越高,封闭式基金的潜在投资价值就越大。至于封闭式基金折价后是否转换为分红,这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和投资者的需求来决定。如果市场行情较好,选择分红再投资可能更为合适;反之,若市场表现不佳,则现金分红可能是更佳选择。此外,如果基金已经实现了一定的收益,投资者可以选择现金分红;反之,若投资者希望继续投资于基金,则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

关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成因,国内教材通常将其归因于供求失衡,即固定的资金供给与变化的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然而,自1998年中国标准化封闭式基金成立以来,它们一直在折价交易。这一现象表明,简单的供求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也无法定量分析折价率的变化规律。

西方国家对于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解释则侧重于投资基金相对于直接持有股票和债券的劣势。这些劣势包括管理费用和市场流动性问题。例如,基金持有的证券资产价值需要扣除管理费用,而管理费用(一般为基金资产的0.5%)约占基金年净收益的10%。此外,基金的流动性可能不如直接持有的证券。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基金的折价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每只基金的折价率不尽相同,这反映了市场对基金经理的不同评价以及每只基金费率和专业化程度的差异。此外,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牛市或熊市)对基金折价和折价率具有根本性影响。在国外,有两种情况下基金的折价会突然消失:一是机构投资者接手整个封闭式基金公司;二是基金经理决定将基金单位化,即转换为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形式——单位信托基金。

综上所述,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实现最优的投资回报。

版权声明: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作者:admin;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ijishi.com/12501.html

(0)
adminadmin

相关推荐